美食味飘香
  • {{ play_currtime }} / 10:18

(主题音乐)

(镜头:高天,大地。一滴水,由远而近,切换成滚滚向东的西江。一点绿,由近而远,切换成巍峨连绵的北岭。大绿的底色上,一道雄伟的古建筑宋城墙。宋城墙红色的“朝天门”。推出片名“山水交响•名城咏叹”——微游肇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有山的围护,水的泽润,肇庆早已是西江流域的鱼米之乡。

(镜头:金黄色的稻田。古老的村庄炊烟袅袅。)

肇庆先民们虔诚对待土地,感恩土地的奉献,把生命所系的粮食看得无比珍贵,自古发挥聪明才智,制作出各种美味食物。

(镜头:洁白成堆的大米。一粒粒大米的特写。)

“裹蒸”又叫裹蒸粽,是传统节日特色食品。肇庆裹蒸始于秦代。当时人们为了劳作方便,用竹叶裹米,煮熟后随身携带当作干粮,由于方法实用,世代流传。如今的裹蒸粽质量大为提高。除了糯米、绿豆、五花肉外,又加入了咸蛋黄、冬菇、虾仁、瑶柱、栗子、花生等。

(镜头:肇庆裹蒸特写,然后整个裹蒸慢慢转动。)

裹蒸粽制作非常讲究,一是要选用色绿、味香、防腐的冬叶作外皮;二是要选用上好的糯米和当年的绿豆;三是做馅的猪肉要肥瘦相间;四是要加五香粉、曲酒作调料。将包成有棱角的裹蒸粽用明火煲煮十个小时以上,直至糯米、绿豆、猪肉融合,吃起来香糯醇厚。

(镜头:裹蒸制作车间里,工人们在认真工作。)

“山水豆腐花”是一道小吃甜品。“山水”两字,强调水的质量,鼎湖泉水清澈甘甜,做出的豆腐花纯滑美爽,与众不同。鼎湖山泉豆腐花有白的、黑的,甜里带有淡淡的姜味,给人口感的享受,特别在夏季,到鼎湖山观光的游客,都喜欢品尝一碗清凉特色的豆腐花,既解渴又解乏,让人精神十足。

(镜头:鼎湖山的游客在品尝“山水豆腐花”。)

“鼎湖上素”是广东特色传统名菜之一,“上素”是高级菜的意思。此菜是明朝永历年间鼎湖山庆云寺一位老和尚发明,以银耳为制作主料,烹饪技巧以蒸菜为主,用雪耳、桂花耳、香菇等十几种材料,浸发后分别以油味料滚煨烹熟,按序取材料一部分沿着盆底拼砌成圆圈,余下各料填满其中,覆扣于盘上,成层次分明的"山形"。再用多种调料烹成芡汁勾芡,淋"山"上,雪耳、菜远、银针围边,桂花耳铺放在上面即成。菜品呈色调雅丽、鲜嫩滑爽、清香溢口。

(镜头:“鼎湖上素”制作过程。)

“杏花鸡”是广东三大名鸡之首,产于封开县杏花镇。史料记载,杏花鸡已有一千多年的养殖历史。据传,唐朝皇上品尝过杏花鸡后龙颜大悦,宴请必备杏花鸡,“无鸡不成宴”由此传开。清朝,封开杏花鸡被列为向朝廷进贡的贡品。

(镜头:一群群放养在山上的杏花鸡。)

放养的杏花鸡有三大特点:两细、三黄、两短。即:头细、骨细;嘴黄、毛黄、脚黄;身短、颈短。其体形特征为细小、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其体质特征为骨细皮薄、肌纤细嫩,以皮脆肉滑、味道鲜美著称,吃起来有清、鲜、甜、爽、骨香之感。营养成份高于其它品种鸡。2018年3月,封开杏花鸡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镜头:做熟的、在盘中的整只杏花鸡。)

“文庆鲤”因产于鼎湖区沙浦镇文庆塱而得名。文庆鲤有别于一般鲤鱼,外表最大的特点是身上有三条金线,自腮部一直延伸到尾部。文庆鲤盛产于明代,名噪于清代光绪年间。据说光绪年间,一位钦差大臣到过产地尝食文庆鲤,惊叹其美味妙不可言,实乃"鱼中之王",立即派人日夜兼程呈上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品尝后大加赞赏,并将镌有"岭南第一塘文庆鲤王"的牌匾颁赐予文庆塘塘主。

(镜头:一个鱼塘,满塘鲤鱼。)

文庆鲤主要以在塱塘生长的芡实、茆草、野生马蹄为主要食物,具有肉质清甜嫩滑、骨骼柔软,鳞薄脆滑,吃了不燥热不上火等特点。特别是"清蒸文庆鲤"时不用去鳞,只放盐、少量陈皮碎、花生油即可。1951年开始,文庆鲤成为广东省水产馆常年展览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庆鲤作为国宴名菜款待外宾,受到外国宾客欢迎。2014年2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文庆鲤"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镜头:宾客在品尝鼎湖“文庆鲤”。)

“罗董牛肉干”是用封开罗董镇特有的肥美黄牛肉制作而成的传统美食。与一般牛肉干有所不同的是,罗董牛肉干不用烟熏火烧。每年十一月,北风乍起,人们把经过制作的 牛肉悬在屋檐下,让其在凛冽的北风中自然风干。食用时只需在其中加入葱姜即可。炒熟的牛肉干不但鲜韧味美、齿颊留香,而且营养丰富、品质极佳。

(镜头:屋檐下正在风干的牛肉干,做成成品的“罗董牛肉干”。)

肇庆的美食有滋有味,如歌如诗;有形有色,如书如画。

(镜头:肇庆各种美食汇聚在一起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