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水流长
  • {{ play_currtime }} / 10:46

(主题音乐)

(镜头:高天,大地。一滴水,由远而近,切换成滚滚向东的西江。一点绿,由近而远,切换成巍峨连绵的北岭。大绿的底色上,一道雄伟的古建筑宋城墙。宋城墙红色的“朝天门”。推出片名“山水交响•名城咏叹”——话说肇庆)

南中国河流众多、纵横交错,肇庆西江由西往东全境穿过。

(镜头:西江远景。)

与北岭山脉并肩平行的西江流经了多少年?没有人知道。古郡的这方土地上,是先有北岭山,还是先有西江河?也无人知晓。人们只知道,西江日夜奔流,从没干涸。

(镜头:西江中景。)

上苍给肇庆设置了七星岩、鼎湖山那样的雄姿秀山,同时配置了西江这条恒长的河流。

(镜头:西江近景。)

古老的西江有着水的个性,既温顺,也暴烈。时而静静地流淌,像绸缎般柔软;时而暴躁地怒吼,像禽兽般肆虐。

(镜头:西江浪头。西江洪水。)

然而,岁月老人把江水抚平,并赋予了无私、善良、坚韧和富庶。西江以她博大的胸怀,拥抱着世间万物,拥抱着寒来暑往春夏秋冬。

(镜头:蓝天白云片片,江面白帆片片。)

西江是一条伟大的母亲河,用她的乳汁养育了两岸的子民;西江是一首从远古流淌到现代的长诗,吟诵着她的历史,她的神奇,她的善美和沿岸变迁。

(镜头:两岸沃土。城市景色。)

珠江水系最大干流西江,全长2129公里,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在肇庆段总长220公里。

(镜头:肇庆市城区西江上的一桥、二桥、三桥。)

就是这220公里内,镶嵌着一个接一个的江景,那一个个别具一格独特魅力的人文景观,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传奇。

(镜头:西江两岸夜景。)

被录入中国地理书的“西江三峡”,由羚羊峡、三榕峡、大鼎峡组成。仅这三峡之内,从东向西就有二十处景点:砚渚清风、羚峡归帆、罗隐下院、桃溪夕照、望夫归石、出入山虎、清风仙阁、归猿古洞、景福花冢、古塔倒影、江楼晚眺、宝塔雨云、白沙夜月、五显渔灯、五马归槽、龟蛇锁江、镇水大鼎、鹅窟涛声、龙舌王侯、榕树钓台。

(镜头:西江三峡。三峡两侧的山景。突出“望夫归石”、“古塔倒影”、“江楼晚眺”、“榕树钓台”等。)

如此多的景点,每一处均有脍炙人口的故事渊源,说不尽道不完。

(镜头:一个人站在江边的背影。)

那“砚渚清风”,说的是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在肇庆当时任端州知郡事的包拯三年期满,离开端州时,船至羚羊峡,突然狂风大作、浪起船颠。素有“判案如神”的包拯怀疑船上有赃物,便传令审查。原来是端州砚工们为表达对包大人的敬意,托人送与包拯手下一方名贵端砚转交。手下人明知包大人不收,便悄悄放在舱底,本想过了羚羊峡再禀报,谁知让包大人察觉。果真如此,包拯得知缘由后,将宝砚高高举起,掷于江中。顷刻,风平浪静,船出羚峡。

(镜头:肇庆市区的“包公祠”内的壁画,形象地描述“包公掷砚”故事。)

后来,在包公掷砚的地方隆起了一块陆地,人称“砚洲岛”。顺流而下的黄沙滩,据说是包端砚的黄绸布飘落所致。包拯兑现了“直至离任,不持一砚归”的诺言。而“包公掷砚”的美名家喻户晓,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人们敬仰包拯,在砚洲岛上建起包公祠,人来人往,香火不绝。

(镜头:西江上的“砚洲岛”。砚洲岛上的包公祠。包公祠的陈设。)

那“望夫归石”,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一位名叫“阿成”的青年,为养妻儿,顺江而上到广西打工谋生,一去数年杳无音信,其妻盼夫归来,天天来到江边的石崖上,直直地向西眺望。只要见有人经过,就会大声问:“我夫归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吹不摇,雨侵不动,最终化作石头屹立江边。

(镜头:一古代装束的少妇站在江边的崖石上,直直地向西眺望。)

从此,“我夫归未?”这凄婉的呼声日夜回响在峡山的上空。后来,每逢纤夫拉船路过此地,定会有人上山给石人献上香油,说是给石人梳髻用,以祈求保佑船只平安。人们躬拜石人时都会说上一句:“你丈夫在下一只船上。”……

(镜头:拉近“望夫归石”。)

明代南海伦文叙高中状元回乡,途径羚羊峡,闻听此事,作诗凭吊:“白石佳人住海旁,天为罗帐地为床;日为宝镜朝朝照,月作银灯夜夜光。千年不梳龙凤髻,万载不换紫罗裳;可怜不见亲夫面,痛哭江干恨断肠。”石人听到此诗后,再无呼声。

(镜头:一只木船在西江行驶,由东向西。伦状元站立船头,双手倒背,凝望石崖)

润泽了古郡2200年的西江,最为奇特的是被誉为“小三峡”之一的“羚羊峡”。

(镜头:西江羚羊峡段。)

羚羊峡两岸是烂柯山和羚羊山,据万历《肇庆府志》记载:“灵羊—旧志古传,高要峡山有灵羊,每出鸣,风雨随至,峡因此得名。”时空转换,经过历史长河的荡涤,羚羊峡拥有如今的名称。

(镜头:烂柯山貌、羚羊山貌。)

羚羊峡是西江肇庆段中山势最高、峡谷最长的地域,层峦叠峰,山势雄浑,岭间险峻,风光秀美,西江流经至此,呈大角度转弯态势,水流湍急,岭间险峻,彰显岭南特有的绮丽风姿。

(镜头:羚羊峡险要地。转弯处江水湍急。)

7.5公里的羚羊峡,两岸皆自然风光,四处是奇观异景,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力,历代、尤其是唐代很多知名贤士到过此地,如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李邕、宋之问、李绅,还有宋代大文豪苏轼、李纲等,都曾游览过羚羊峡,并留下传世之作。

(镜头:羚羊峡古渡码头,小船停泊。)

古老的西江积厚流光,内涵丰富。西江肇庆段,让人联想到那多层次的、甚至上亿年方可闪现的、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厚重色彩。

(镜头:一层江水盖过一层江水,层层江水退下,又激起浪花。)

或许是山之峻,或许是水之秀,仰或是好山好水千古交融汇聚之结果,在羚羊峡的烂柯山脉出产了名扬四海的稀世奇珍、中国文房四宝砚之首的端砚石,宝光四射。

(镜头:一个四四方方的端砚盒,盒盖上有“端溪名砚”字样。)

西江,底蕴到底多深厚?渊源究竟有多长?日月可鉴。清早,朝阳喷薄,波光粼粼;傍晚,归帆点点,鱼虾竞跃;夜间,江枫渔火,桨声灯影。好一副人间美景,好一派惊涛骇浪后的祥和安宁。

(镜头:江水波光粼粼、鱼虾欢跃、江枫渔火。)

清代李良骥曾有诗描写羚羊归帆,曰:“几叠风帆挂夕阳,万重云嶂锁羚羊。山围江口容孤樟,天压潮头露短墙。岚影夹船春水绿,林坳系缆暮烟苍。望夫石畔人如在,更睹归帆桡断肠。”

(镜头:一条帆船,人们将升起的帆落下。夕阳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