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第一村
  • {{ play_currtime }} / 10:17

(主题音乐)

(镜头:高天,大地。一滴水,由远而近,切换成滚滚向东的西江。一点绿,由近而远,切换成巍峨连绵的北岭。大绿的底色上,一道雄伟的古建筑宋城墙。宋城墙红色的“朝天门”。推出片名“山水交响•名城咏叹”——话说肇庆)

人类社会到了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成为重要的发展推力。若寻找科技源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利在千秋,不仅对我国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作用,而且对西方国家也产生巨大影响。

(镜头:一架飞机在蓝天上飞翔。一艘轮船在海洋上驰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较早的是造纸术,东汉蔡伦功不可没。时间过去了近两千年,蔡伦因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纸被载入史册,最初的造纸术也随时光被收进历史博物馆。

(镜头:蔡伦画像。)

东汉、蔡伦、树皮造纸已经渐渐远去,但并没有被遗忘,不管如今的造纸行业在技术上更新了多少倍,然而现代人还在使用纸,纸的种类太多,质量太好,颜值太美,用途太广泛。

(镜头:各种纸样。)

然而出乎意料,有一个地方,至今还沿用祖师爷蔡伦的造纸术,只不过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原材料换成竹子而已。这个地方不大,是肇庆四会的邓村。

(镜头:四会邓村。)

造纸术中的竹纸,发明地是广东,岭南有的是竹子,邓村的造纸技术是南宋以来,中原人南迁带来的,人们称之为“古法造纸”。

(镜头:一大片竹林。竹竿、竹叶。)

可以想象,既然是南迁而来,那么当时造纸技术并不仅在邓村,而在周边的一些地方,造纸业的范围一定很广,故这个范围属四会,生产的纸即叫“会纸”。

(镜头:一摞摞的会纸。)

邓村的古法造纸为什么会一直流传?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是为了纪念蔡伦无与伦比的贡献?还是村里的条件和周围的环境特别?还是多种原因并存?值得探究。

(镜头:邓村街道,行人来往。)

邓村依山傍水,空气清新,乡土气息浓郁。村子四周有竹林,生长许多竹子,是生产会纸的主要原料。 聪明的当地人利用盛产竹子、水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建起了灰池、作坊、晒场,从事竹纸业。

(镜头:邓村四周环境。会纸作坊。)

古法造纸在邓村流传了800年,至今依旧如故,是全国最原始的民间古法造纸著名古村落,被誉为“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

(镜头:变换许多人家的造纸作坊) 

会纸的制作比较简单,也很原始,基本上还是手工操作。工艺流程沿袭1900年前蔡伦造纸法,与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法造纸基本一致。邓村古法造纸比较完整保存了古代造纸的精髓。

(镜头:邓村人造纸的劳作场面。)

制作虽然原始,但一张会纸的出台,也须经过砍竹、挞竹、醃制、碎竹、舂竹、打浆、榨纸、松纸、晒纸、包装等20多道工序,历时四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相关器具有帘架、竹帘、榨杆等。

(镜头:有人砍竹,有人碎竹,有人打浆,有人榨纸。)

古法造纸最难的步骤是松纸,因为纸较薄,拿时很容易折断,必须要静下心,专注工作才能把纸做的完美。邓村古法造纸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活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镜头:展示松纸的程序。)

有价值才会流传,保持流传了近千年的工艺,怎能不炉火纯青,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会纸一向以其开张,足数色好而闻名于世,主要销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地,销路甚广,经久不衰。

(镜头:采访张熀元,张熀元练就了高超的古法造纸技术,2008年3月,他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法造纸的代表性传承人。)

 蔡伦遗风,邓村传承,邓村古法造纸使古代文明得以延续、发扬光大,使人从中吸取精神,继承其精华,目前,邓村年产会纸制品1500多吨,出口约1000多吨,纸作坊700多间,纸品厂1100多间,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产值7000多万元。

(镜头:人们不断把会纸装在车上。)

 以制作特色产品的古村落在肇庆远不止四会邓村。肇庆的民间工艺品和土特产也远不仅只是会纸。

(镜头:邓村的村景渐渐远去)